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北连三晋、东迎覃怀,*河为带、王屋崇隆,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之沃土,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建都史,一千四百年建城史。境内早期人类遗址星罗棋布,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经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记确认不可移动文物处,现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共计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以木结构建筑群最为突出,被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称为“中原地区宋、金、元、明、清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
济源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有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周、秦、汉等不同时期的众多古文化遗址,其中轵国故城、庙街遗址、沁园遗址、栗树沟遗址等被公布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市博物馆收藏文物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件(套),以汉代釉陶明器和近现代革命文物最具代表性。
济源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年济源市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晋冀豫片区名单,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济源杜八联革命纪念馆是我省唯一入选的抗战纪念设施,济源坡头留庄英雄民兵营是我国四大英雄民兵营之一。
过去一年,济源市文物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省文物局的具体指导下,在济源示范区*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作为促进工作的落脚点,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利用、传承职责和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彰显了“国宝”守护人的蓬勃生机。
文物保护济源市文物管理局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真抓实干,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编制、修缮保护等文物保护工作流程,不断推进全市文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新成效。
一是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基础工作。筹备《奉仙观文物保护规划》《柴庄延庆寺塔文物保护规划》上报*府公布实施工作;完成《东逯寨三皇庙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及批复工作;编制《紫微宫遗址保护设计方案》《葛家祠修缮设计方案》《普救寺修缮设计方案》《万寿宫修缮设计方案》四个文保单位修缮保护方案;完成延庆寺、南姚汤帝庙、万泉寨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开工实施南姚关帝庙、迎恩宫、南天门文物修缮保护工程。
二是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基础信息工作。开展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完成柴庄遗址、高庄万寿宫、瑞村仙灵桥等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野外采集信息、系统填报等;完成*河流域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信息采集填报工作;完成济源市各项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国保、省保、市保、新发现的重要文物等)的基本信息调查、采集和填报工作;完成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相关工作,对济源市内余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专项调查,攥写提交调查报告及系统数据填报工作;协助住建、规划等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文物相关数据的信息填报;对接省文物局,完成济源市国保及省保文物保护范围、建控区界限核对认定工作,对国保和省保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界限进行审核、校对及上报。
三是完成文物保护资金申报工作。完成年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姚关帝庙(含汤帝庙)、东逯寨三皇庙资金申报工作。
文物安全打防并举,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在文物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文物形势安全稳定。
一是完善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及保护员队伍建设。过去的一年我局继续推动济源示范区管委会与各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责任。通过安全督导检查,推动了行业监管责任和文物管理人、使用人直接责任的落实;召开文物安全专题会,对文博机构和业余文物保护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评选优秀保护员。
二是推进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完成济源市文物保护单位监控联网远程管理系统项目;完成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柴庄延庆寺塔、盘谷寺及迎恩宫安防工程方案评审及资金申报工作。
三是开展文物安全督查检查,打击文物犯罪。全年开展五次规模性检查,包括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以及汛期文物安全检查;同洛阳市文物局开展文物安全交叉检查;协助公安部门就王瑞生等人盗掘古墓葬案和丁栋波等人涉文物寻衅滋事案涉案文物进行鉴定。
文物传承创新“让文物活起来”途径,全方位、多渠道展现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文物内涵。
一是开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局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这一主题,开展了济渎庙开园迎宾仪式等系列活动,增强了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了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二是开设文物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文博专业人员和各界热心人士,走进文博单位、城市书房、愚公移山干部学院等,就文博知识、济水文化、济源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学习,挖掘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阐发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三是多渠道宣传济源特色文物。年9月,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连续三期介绍济源柴庄遗址,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年9月和10月,“云游大河之南”百场文旅直播活动走进济源,用直播的方式向全国网友展示济源文旅特色。
地下文化遗存遵循有利于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原则下,认真做好各项建设用地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一是深入推进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年在与市国土部门的紧密协作下,完成了金马储备用地、王虎祥和苑、垃圾处理厂、三湖水站、五龙纳米储备用地、北堰头商住楼、高新储备用地、天坛东石小区等25家的文物勘探协议的签订。
二是配合重点建设项目,开展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对轵城镇垃圾处理中转场项目、王虎祥和园小区二期、金马焦化扩建项目、济源玉阳湖供水工程、济水公园拟建项目、五龙口新庄村储备用地项目、东石花园健设项目、承留卫生院、济源市宣化便民服务中心等25个项目进行了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共完成勘探面积65万余平方米。
三是做好建设项目中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配合省文物局、省考古院申报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7项,完成济源建业桂园建设项目、东石花园建设项目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对中梁湨梁府建设项目、虎岭产业园集聚区、思礼镇思礼村开完管线、五龙口引水工程、天坛路开挖管线过程中发现的5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出土铁牛、陶罐、陶仓、陶奁、铜镜、耳环等器物。
四是做好建业桂园、东石花园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年3月、10月分别对建业桂园和东石花园建设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建业桂园区域古代遗迹较为丰富,年代上至商周,历经两汉、魏晋、唐宋、晚至明清,年代跨度之广,发掘意义重大;东石花园区域共发掘15座古墓葬,包括2座汉代砖室墓、1座唐代砖室墓、11座宋代墓(10座为土洞墓、1座为砖室墓)和清代墓葬1座,共出土文物约80余件(套)。
博物馆发展强化博物馆阵地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是持续推动博物馆陈列展览更新工作。推出临时展览6个,包括《春节习俗图片展》《古轵雄风—汉代文物图片展》《千年泥火——馆藏历代陶俑图片展》《古轵汉风——泥塑作品展》等。
二是以重要节庆日为契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包括喜迎佳节“画”元旦活动、“迎新春、送祝福”义写春联公益活动、端午节手绘文化袋活动、中秋节“花好月圆”小夜灯DIY活动等;开展以文物、考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包括墨香济博——书《题济水》活动、博物馆共鉴没学之手绘铜镜活动、“非遗泥塑复刻文物”公益互动体验活动、10场次“拓片课堂”项目。
三是做好藏品库房管理及文物库房提升工作。完成了《济源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济源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修复保护方案》的编制及评审工作。
四是提升讲解质量。扩充讲解队伍,完善《讲解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并积极参与全省讲解竞赛活动,市博物馆讲解员孔语燕在“鹰城杯”河南省第八届讲解员讲解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全力以赴,尽锐出战!
年济源市文物管理局打出了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的漂亮仗。面对年新篇章,济源文物人正以昂扬的斗志、勇往直前的信心,开启济源文物事业新征程。
来源:济源市文物管理局
点击发布济源房产楼盘信息
免费发布
济源本地权威二手房交易平台,买房、租房、卖房、更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