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济源14家快递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TUhjnbcbe - 2021/5/3 17:02:00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已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现予公布。

年9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单位:规划财务处)

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全力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劳动就业

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万人。全省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7%;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6.0%。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6.0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2.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9.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7%。全年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选派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全年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7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8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01万人、占60%,省外输出.88万人、占40%。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25.67万人,带动就业.06万人。农民工返乡创业总量达.79万人,累计带动就业.17万人。年末累计帮扶.09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年,全省新增2家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16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扶持8.16万人自主创业,带动和吸纳就业25.88万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截至年末,全省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家,从业人员8.45万人。全年共为39.59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帮助.31万人次劳动者实现就业和流动。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年入驻企业33家,总营收70.6亿元,服务.2万人。

二、社会保险

全年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4亿元,比上年增加50.6亿元,增长2.4%;基金总支出.45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增长6.8%;年末基金累计结存.91亿元。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全年共减征社会保险费.85亿元。

1、养老保险

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基金支出.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年末基金累计结存8.09亿元。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3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1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和19.21万人。年同步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元。全年共为22.33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兑现养老保险待遇。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基金支出.7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4亿元。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7.91万人。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年人均增加60元。全年共为.41万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75亿元。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7亿元,比上年增长6.4%;基金支出.6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基金累计结存.65亿元。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6亿元投入运营。

2、失业保险

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36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8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7万人。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达.09元,比上年增长8%。全年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助力扶贫支出2.35亿元,惠及2.68万贫困人员;发放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35.37亿元,惠及企业1.17万户、职工.07万人;支付技能提升补贴0.52亿元,惠及职工2.85万人。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4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基金支出48.44亿元,比上年增长.7%;年末基金累计结存.9亿元。

3、工伤保险

年末全省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9.98万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4.56万人,比上年减少1.02万人。截至年末,全省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全年认定(视同)工伤人,比上年减少人;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人,比上年增加人。调整工伤保险伤残津贴和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月人均分别增加元、85元。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5.28亿元,比上年下降12.7%;基金支出2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年末基金累计结存67.92亿元(含储备金13.59亿元)。

三、人才人事

截至年末,全省共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59人,享受省*府特殊津贴专家人,中原基础研究领*人才2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0人,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人,省特聘研究员23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继续教育持续推进。全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7万人次。其中,培训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1.1万人次;举办7期国家级研修班和15期省级研修班,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人次;选派人赴外省研修学习。新设立2家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68万人次。年,全省共有41.07万人报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20.91万人考取资格证书。全年通过高级职称评审3.85万人、中级职称评审8万余人。截至年末,全省共设立博士后流动站81个、工作站个(其中工作站分站6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个,组建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50个,选拔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21人,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其中,年选拔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11人,招收博士后人。年末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13家。年新增留学回国人员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8%。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和顶尖人才来豫建言献策、开展项目合作,5.09万名各类人才达成岗位意向,个人才项目成功签约。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现场办理高层次人才入职人。举办6场省外人才招聘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年末全省共有技工院校95所,在校学生28.77万人。全年技工院校共招生11.6万人,其中免费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人,毕业8.44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培训30.4万人次。年末全省共有训练中心所,民办培训机构所。全年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6万人次,其中,创业培训40.14万人次,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26.14万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73.47万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63万人,劳动预备制培训2.9万人。开展补贴性培训.45万人次,占全国培训总量的13%。年末全省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人。全年共有53.32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46.9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15.47万人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年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人,其中省直事业单位招聘人。完成年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申报评审工作,新评审产生二级岗位人员名。制定河南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实施细则,严格履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审批备案,集中清理全省涉及城市评选评比各类创建活动。全年共推荐国家各部委表彰奖励项目27项,开展全省表彰奖励17项,顺利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表彰奖励任务。

四、工资分配

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6.5%。全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元,比上年增加元,增长7.4%。继续开展全省企业薪酬调查,持续做好制造业企业人工成本数据监测,指导完成国有企业负责人年年薪兑现工作,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稳步提高全省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规范事业单位岗位津贴和职工福利管理工作,制定异地交流任职干部探亲福利待遇。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策,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五、劳动关系

年全省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截至年末,全省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7.3万份,覆盖职工.98万人。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且在有效期内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户,涉及职工30.92万人。年,全省各级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共受理案件4.35万件,涉及劳动者5.62万人,涉案金额12.66亿元。全年办结争议案件4.04万件,案件调解成功率为64.3%,仲裁结案率为97.4%。年,全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立案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件,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38万户,涉及劳动者.13万人,督促用人单位与9.81万名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为7.01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5.94亿元,督促57户用人单位办理社保登记,督促户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29万元。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全年共立案办结工资类案件件,为4.36万名农民工追讨工资报酬4.09亿元。推进劳动保障信用体系建设,向社会公布57起重大欠薪违法行为,45家企业列入欠薪“黑名单”。

六、行风和基础建设

“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原有的74项行*职权事项简化为25项,平均办理时限由36个工作日减至15个工作日,取消各类证明材料项。省内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办理时间从45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保障卡制卡周期从60天压缩到30天以内,全省个制卡窗口实现“立等可取”。全面落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任务,将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到县级,向部分省辖市下放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权。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推动项*务服务事项在全省人社系统内“一网通办”,推行零跑腿、马上办、一次办、掌上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解决了一批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窗口单位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活动,对全省人社系统部分窗口单位进行暗访,实施窗口服务慢作为不作为专项整治。在全系统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在线学习33.3万人次。我省有14家优质服务窗口单位、5个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受到人社部表彰。信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全省新增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45万人,累计持卡人数达.7万人,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建成人社公共服务综合调度平台,就业服务、社保经办、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职称评审、根治欠薪、招才引智2.0等信息系统实现全省数据集中、并网运行、线上办理。“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日均办理业务4.76万笔,职称信息系统全面实现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个工程项目、76人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登记入库,全省个仲裁院实现数字化仲裁庭直录播,乡镇(街道)运用“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达92%以上,仲裁案件线上办案率达93.6%。全年全省各级电话咨询服务万人次。

注:

1.全省就业人员及分三次产业人员数据、年平均工资有关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局。

2.全省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数据来源于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报表。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源14家快递企业全部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