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注意啦!
喜讯来了
近日
文化和旅游部、财*部下发通知
公布了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
此次共有30个城市入选
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济源市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文艺表演
构建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
近年来成果显著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支出方面比重也越来越大。年度全市人均文化事业费66.95元,位居全省前列。在原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城展馆、文化城、篮球城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提升,开通门户网站,实现WIFI全覆盖。建成6座图书馆分馆和6座文化馆分馆,市文化馆新设置了非遗展示馆等场所,博物馆对临时展厅进行了升级改造,有序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
村民在农家书屋看书与此同时,我市加快提升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全市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数量由10个上升为1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数量由个上升为个,镇(街道)共享工程基点16个,行*村(居、社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个,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
近年来,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财*部和河南省文化厅、财*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以“文化为*、设施为基、活动为先、效能为本”为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公共文化资源,夯实硬件设施基础,创新文化管理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工作思路,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覆盖全市、贯穿全年
○
让群众真正受益
中原文化大舞台优秀剧目《红高粱》
数字是最有利的见证者,这些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创造条件向公众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市财*每年投入0余万元开展送戏下乡、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活动,免费演出优秀舞台剧目多达场;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采取*府补贴模式,以5元票价向群众公开售票;每年列支资金.24万元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放映免费电影场,实现一村(社区)一月一场电影。
戏曲进校园
此外,我市还加强面向在校学生的公共文化服务,根据受众人数,将全市所中小学分为四类,采取“观看戏曲电影、组织专家授课、演出经典折子戏、演出优秀剧目”四种形式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确保全市中小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文化活动。
组建30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广泛深入到镇村社区、学校*营、工矿企业等开展走基层慰问活动余场,通过演出节目、放映电影、图书赠送、义写春联等形式传递*的关怀、传播*的声音,充分发挥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送欢乐、送温暖、送文化。
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我市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市直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占到职工总数的80%以上,全市16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配备3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个村(居、社区)全部配备文化管理员。全市有民间文艺团队多个,演义、文学创作、美术创作、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文化志愿者等各类骨干3万多人。
现如今,我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已经覆盖全市、贯穿全年,实现了春有“迎春音乐会”“拥抱新时代”民间书画交流展,夏有“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系列文艺活动和“消夏文化节”,秋有“中秋诵读诗会”“迎国庆合唱比赛”,冬有“梨园迎春”戏曲展演、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等。这些活动极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来源:济源晨报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