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一中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原文发在《济源日报》年11月27日头版
链接:
年,济源一中再添殊荣,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30所“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之一,实现又一次跨越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把“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作为普通高中的工作重点。一所有特色、有品位的普通高中,其多样化办学理念更应通过课程实施彰显出来。近年,济源一中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先行先试,整合德育课程、开发特色课程、夯实基础课程,逐步探索出独特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向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主题式德育课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月13日下午第二节课,高一(10)班教室,课堂上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这是青年班主任孙玉广在上班会公开课《细节决定成败》。
“从游戏找茬引入,全班分组限时在图中找出不同之处,既锻炼了学生们观察细节的能力,又增加了班会课的趣味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容易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孙玉广向笔者分享课后体会,“这节课是依据《高中系列班会课》中的一节课设计的,学校德育资源库里有完整的课件、教案、视频等资料,我们上班会课比以前轻松多了。”
据了解,孙老师提到的《高中系列班会课》,共有节、34个主题,年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套德育课程,是该校“8+1”工作室在其负责人、学校教科研处主任秦望的带领下,根据学校德育整体规划,立足校本德育问题,采取分层次、递进式主题教育推进策略,组织全国各地百余位班主任研发的课程。“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程”彰显序列化、系列化、阶梯化、实用化的特点,开创了全国班会课教学参考的先河。
据悉,“8+1”工作室是该校的一个“草根”班主任研修团队,专注班会课10余载,已发展成为“全国班主任名工作室”。该工作室利用网络研修平台,通过开展专业阅读、专业研修、专业写作,带动全国余名班主任,共同进行德育课程研究、开发,已经出版多部专著。笔者发现,出版的三本阶梯电影课程教材,与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高度契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年获得河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济源市基础教育德育成果新的突破。他们在《班主任》《德育报》《河南教育》等报刊上开设专栏,外出讲学余场,在省内外颇具影响力。
8+1工作室德育专著
此外,济源一中践行“一切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将升旗仪式、成人礼仪式、毕业典礼、模拟法庭以及消防安全教育、家庭教育、传统节日等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统筹开发。丰富多彩的主题式德育课程,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感染和心灵启迪,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彰显了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一生幸福负责。
成人仪式
届毕业典礼
济源一中第三届模拟法庭
“预防欺凌暴力·构建平安校园”的法制讲座
个性化特色课程,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多元发展
构建多元课程是学生多元发展的保障。校本课程设置,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体现。他们认为体育彰显学校精神,艺术彰显学校品味,美育彰显学校内涵。
“没想到我们能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4×米项目中拿下第三名,有点惊喜,更多的是感动。我们会好好训练,争取下次在全国比赛中拿到更好的成绩。”女子田径队运动员陈雪鑫、刘乙霖在受到省教育厅等部门的通令嘉奖后表态说。
“第一次组队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赛场上拼搏,终于幸不辱命。”田径教练员卢伟强说,“济源一中的体育竞技实力,在全省位于前列。队员们经过大赛的历练,向高水平运动员学习,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
年河南省校园足球“省长杯”暨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锦标赛
年春季田径运动会
年河南省校园足球“省长杯”暨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锦标赛
运动会超人大赛
据了解,该校将体艺教育作为学校品牌打造,创新特长生培养机制,引进足球俱乐部,组建篮球、田径、排球、乒乓球、武术等专业训练队以及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等,构建系统的专业训练课程体系。艺体课程的实施,使每位学生通过高中3年的课程体验至少掌握一项体育基本技能或一项艺术特长。
近年来,该校体艺教育成果显著,竞技体育在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正立足全省、走向全国;80多个节目在各级展演中获奖,部分节目受到教育部表彰;每年高考,都会有一大批体艺特长生被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院等体艺名校录取。
年“歌唱祖国诵读经典”迎国庆庆中秋主题
合唱比赛
济源一中舞蹈《悠悠香兰》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
济源一中舞蹈《悠悠香兰》荣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
舞蹈戏*
此外,该校将学生社团和校本课程打通,配备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成立自治机构,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目前,该校共有学生社团32个。每个社团都分别有社团章程、管理制度、活动规划、档案资料,社团活动逐渐规范化、课程化。其中,文学社的“人文我秀”获得省级社团活动一等奖,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城市环保美容社
社团笔友交换联系卡
“把自己掌握的解题方法分享给其他同学,我也能通过讲课得到锻炼。”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同学组成“讲师团”,利用周末为学弟学妹们义务讲课。由于同龄人之间更易于沟通,这些课程都深受欢迎。
据悉,该校坚持“尊重个性、激活潜能”的办学理念,开发“两周三节”活动课程,即新生教育周、心理健康周、体育节、艺术节(音乐+美术)、科技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地理+通用技术),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技术运用的素养,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课程让师生成为校园的主人,提高了师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质量。
基础型课程夯实文化基础
“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中获得40分的加分资格,我上清华大学就更有把握了。”全省理科第三名魏家栋说。
据了解,在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中,该校有多名优秀学子获得30至50分和线上专业5分的加分资格,为年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人数突破双位数奠定基础。该校设立自主招生教研室,研究高校招生*策,培养学科性人才。此外,该校还利用网络资源,与高校合作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
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是该校基础型课程的一贯做法。该校重视综合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学会创新,提升综合能力。近3年,该校已有百余人在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8名师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今年3月,该校余名师生分赴洛阳开展“感悟河洛文化弘扬华夏文明”研学旅行。该案例获省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一等奖。
四名学生获第30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消防演习
心理拓展活动:无敌风火轮
心理拓展活动:穿越电网
心理拓展活动:动力圈
研学旅行石窟探究
研学旅行
与此同时,该校注重国家课程的校本二次开发。年以来,该校依托“韩玉奎劳模名师工作室”,持续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动,探索各学科最适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常规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有力的管理措施,该校的基础型课程得以全面高效落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教学质量拾级而上。年高考,该校一本上线人,二本上线率达96.7%。其中,10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名列全省重点高中第八名;一大批优秀学子被“双一流高校”录取。
“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传统学校”“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一项项荣誉见证着济源一中在依托课程建设多样化办学过程中的成长和壮大。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十九大为普通高中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目标。面临高考改革,我们将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创新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济源一中建成中原强校、全国名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对于学校的未来,校长韩玉奎豪情满怀。
90周年校庆
济源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