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吴战通见习记者刘强萌友周天祥吕璞/文图
4月23日,济源市济水一中教育集团开启“校园体检+教师赶考”模式,对校园环境设施集中“体检”“免疫”,全体初一初二教师参加全面复学培训及防控知识考试,并举行模拟演练,为迎接初一初二学生复学,学校全面查漏补缺,强弱项,补短板,筑牢全面复学防线。
学校认真总结初三复学防控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初一初二复学防控准备工作和保障体系,通过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新增口罩个和一批消*消杀设施设备,备齐备足防疫物资,并配齐发放到每个班级和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对全体教室、办公室、功能活动室等进行全面消*消杀;组织教师对室内外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增加花草盆景,明窗亮厨,美化环境;对校园网络线路与活动设施器材进行全面“体检”,排除隐患,整改提升;修订完善了全面复学防控“三方案九制度”,制定了《初一初二学生复学注意事项》,创新了《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安全护导制》《领导陪餐制》《出入校门口审批制度》,编印了《济水一中复学防控手册》余册,做到人手一册。坚持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完成对返校复学教师和学生全面精准摸排,做到复学人员底数、动向、状况“三清”。组织全体初一初二教师参加全面复学培训及防控知识考试,并举行模拟演练,帮助教师熟练掌握复学防控流程和操作注意事项。开展“云教研+”活动,教师从线上转入线下,制定教学教研计划,提前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过渡与衔接工作,实施分层教学、限时训练、有效补救。落实“九个到位”,完善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防控机制,确保全面复学复课后,防控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新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监制:吴战通
编辑:刘强
新闻
长按
济源社区讯:在位于济源市天坛街道办一处建筑工地的文物勘探现场看到,这里发掘出的古墓葬不是一座,而是一群。济源市文物工作队副队长宋冬冬对记者说:“截至目前,该工地已发掘汉代至明清时期的砖室墓、土坑墓等中小型墓葬61座,出土不同时代、不同质地遗物标本余件(套),已经探明并准备发掘的还有4处。”
“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济水之源分为东源和西源,该墓葬群所在地为济水西源。中国文化自古‘崇水’,加上‘依山傍水、临水而居’的建筑理念以及古人‘事死如生’的轮回观念,导致这一地区古墓葬分布十分密集。”宋冬冬介绍,在汉代时期,该地域隶属于河内郡。根据《汉书·地理志》、《后汉书》等史料记载,河内郡人口一度超过百万且“以完富著称”,是全国重要的兵员、赋役征集区。“这里密集分布的汉墓以及此次出土的大量随葬生活类陶器和铜镜、铁剑等文物,充分验证了史书记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济源市文物工作队于3月份开始对该处建设区域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61座,其中汉代墓葬40座,魏晋墓葬13座,唐宋墓葬2座,还有部分少量明清墓葬。目前,考古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据悉,该墓葬群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豫西北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人口分布、经济往来以及丧葬习俗提供了更多实物资料。(成利*张鹏琦)
济源市文物管理局
—
来源:济源市文物管理局
出品:济源社区新媒体中心
编辑:阳阳糖糖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