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健康70年
硕果累累的秋色透着丰收的喜悦,在这秋意渐浓的十月,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的70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祖国母亲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思礼卫生院成立68年来,同祖国的成长是相伴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辖区群众解除疾病痛苦,做好公共卫生工作,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六十八年成长路
老医院旧貌换新颜
医院的成长史,看着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是历史在诉说,它记录着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攀登摸索,记录着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默默奉献,记录着卫生院的成长和发展。
思礼卫生院前身是年组建的“中西医联合诊所”。六十多年来,“医院”、“思礼乡卫生院”、“思礼公社卫生院”等等名字,几经易名;从借用思礼村村民的几间房屋到村东北建房办院,从自筹资金搬迁至思礼村东南建院到*府投资在医院,一次次移址,一次次提升才有了现在的济源市思礼卫生院。
50年代思礼卫生院
医院成立初期,人才缺乏,只有3、5个人;门诊科室设立少,只有一个内科诊断室;医疗设备为零,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前辈们从未放弃治病救人的信念,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治病救人和除“四害”的爱国卫生运动,从走村入户开展预防接种,减少疾病发生和推广新法接生,减少新生儿的死亡,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实施家庭居民签约服务,卫生院的一代代人一直在践行着“不忘初心,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为辖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我市工业的快速发展,烧伤病人集聚增多,但是,济源没有一医院。年4月,思礼卫生院班子审时度势,引进技术和人才,成立了“医院”。冬季济源市啤酒厂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导致多名工人烧伤。其中有一名工人是面积达90%的重度烧伤。患者入住我院后,医院组织力量,积极救治,经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医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逐渐增加了医疗设备,从年购置的第一台显微镜开始,逐年增加了30mA、mAX光机、心电图机等,直到年10月,占地面积10平方米,总投资1万元、建筑面积平方米的门诊病房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
医院现有工作人员40余名,开设有内科、外科、妇科、烧伤科、公共卫生科等,设置住院床位30张,规范设置了患者、医务人员、污物三通道的标准化手术室和产房;病房配备中心吸氧和呼叫系统,布局合理、宽敞明亮的化验室和药房。卫生院拥有DR医用X光诊断仪、B型超声诊断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十项分析仪、血流变检测仪、全自动麻醉呼吸机等医疗设备,标志着就医环境和就诊条件迈上新台阶。
医院信息化建设
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年6月,借助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推广之际,我院率先完成新农合就诊结报模式提升,门诊、住院、护理、药房、收费等系统全部联通,实现数据即时上传,收费窗口兼具费用结算和新农合报销功能,真正实现了住院、门诊、慢性病“一站式”报销。
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医保卡在全市范围内推开使用,我院积极与市医保中心、委信息科沟通协调,聘请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调试网络,配备专业设备,做好网络对接基础性工作,实现了新益华与东软两个系统互通,极大方便了我镇群众使用居民医保卡就医。
为解决患者就医时未携带现金或携带现金不足等问题,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经多次与各部门协调后,于年6医院收费窗口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