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济源市文联组织所属协会主席团成员及部分会员共80多人赴愚公移山干部学院,通过“人民学习·格局屏天下”智慧课堂,聆听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所作的专题讲座。
王蒙以《中华文化:特色与生命力》为题,分享了他对中华文化的思考和独到见解。他从中华文化的“三性、三尚、三道”阐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
关于中华文化的“三性”,王蒙认为第一是积极性,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第二是此岸性,即现实应用;第三是经世致用性。
王蒙用黑格尔和伏尔泰对孔子完全不同的评价解释了这一点。他说,孔子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逻辑清晰地阐释治国理*的道理,正是经世致用之所在,所以令伏尔泰深深折服。
王蒙还谈到中华文化的“三尚”,即“尚德、尚一、尚化”,并重点讲述了“尚一”。
王蒙认为,中国人崇拜“一”,但对“一”的解释又非常复杂。“一”是非常多的综合,是“一”与“多”的统一、“一”与“多”的转换。“尚一”还体现在知行合一、心物合一。
谈到“尚化”,王蒙认为早在庄子时期,就提出了“与时俱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均体现了与时俱化、学习与包容的“尚化”思想。
王蒙将中华文化“三道”阐述为“君子之道、中庸之道、韬晦坚韧之道”。他认为“君子坦荡荡”“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求诸己”“温良恭俭让”等,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君子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无论人或事,需要长期观察,掌握平衡。
谈到韬晦坚韧之道,王蒙认为从古时的精卫填海、赵氏孤儿、愚公移山、越王卧薪尝胆、豫让刺赵襄子,到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所体现的坚韧韬晦是外国文化所不可想象的。
王蒙认为,具备以上特色的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它和全世界先进文化是相通、对接的。中国文化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巨大能力。我们现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要回到过去,更不是复古,而是丰富精神资源,更好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审核:赵公文图文:王广厚/常城转载请注明来源:"济源文联"(ID:jiyuanwenlian);投稿邮箱:jiyuanwenl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