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超记者焦河洋通讯员李向平张旭长文/图
中小学整合布局、城市乡村同频共振、上榜名师层出不穷……这是平顶山市湛河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带来的变化。
学生们正在认真学习。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蓝图一步步绘就,民生实事一件件展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初冬,步入平顶山市曹镇中学,宽敞整洁的校园,冬青透绿,大道通达,绿茵场上喝彩不断,教室里书声琅琅,正午时分,学生们有序进入餐厅就餐,处处洋溢着文明有礼、进取向上的青春气息……
曹镇中学校园一角。
年秋季,湛河区投资近亿元,建成拥有36个班的曹镇中学,配套建设了实验楼、篮球场、餐饮中心、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合并3所中学,学生开始回流。就连城市孩子也慕名就读,学生由原来的余名增加到如今的近名。如今,全区农村中小学也安装了空调,实现了“班班通”和校园监控全覆盖,保安室配齐了设备,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
特色课堂上学生们在学做冰淇淋(资料图)。
5年来,湛河区投资近2亿元,实施了新建诚朴路小学、稻香路学校,迁建新开元小学,改扩建南环路小学等义务教育扩容建设项目。年9月,湛河区新建诚朴路小学、新开元小学如期建成投用,新增学位个,有效满足了城区东部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年9月,稻香路学校(一期)投用招生,新增学位个,在满足城区西部适龄儿童入学需求的同时,有效缓解了湛河区实验小学原招生片区“入学难”的压力;湛河区春天小学(北渡寄宿制小学)明年交付投用,进一步提升优化教育资源,缓解城区学校压力。
学生们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餐厅内有序就餐。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湛河区锚定新目标,展现新作为,变“短板”为“跳板”,用创新赋能,用改革破局,源源不断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幼儿教育持续重视,从“有园上”到“上好园”
冬日的下午,曹镇乡湾李中心幼儿园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村民陶山林一边伸长脖子往里看,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真没想到,咱农村的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上这么好的公办幼儿园,接送方便,收费还便宜,娃们赶上好时候了!”
今年湛河区投入资金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曹镇乡邢铺中心幼儿园、统张中心幼儿园、轻工路幼儿园、长江路幼儿园4所公办幼儿园,新增教学班25个,新增学位个。
稻香路小学校园内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办好学前教育,年以来,湛河区陆续建起双楼、曹东等7所农村公办幼儿园,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同时,积极探索幼儿园共同体建设,通过“龙头园+乡村中心园+普惠园”的集团化发展模式,实行龙头园对成员园开展一系列帮扶指导,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
湛河区坚持以强带弱,探索实施“城乡联合、强弱联合、名校带动”的城乡学校集团化办学和城乡一体化办学,并建起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发放乡村教师补贴,提高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落实职称评定绿色通道政策,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目前,湛河区现有幼儿园70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农村幼儿园达27所,毛入园率为91%,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能上好园的梦想。
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从“教好书”到“育好人”
带球、颠球、传球……大课间、课外活动时间,沁园小学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跳起足球操。“这是我们学校新入职的王家琦老师改编的,她是舞蹈学院毕业的,该足球操融足球、舞蹈、游戏、韵律于一体,曾代表湛河区外出表演过。”校长王晓召高兴地说。
体育课学生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
据介绍,年至年,湛河区陆续招聘教师名,为全区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并形成“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金字塔形的骨干教师梯队,新教师得以脱颖而出、大显身手。
为学生减负,为成长赋能。近年来,湛河区先后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成立足球社团32个,组建足球队33支,接受过足球基本技能培训的青少年余人。自年首届“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以来,湛河区连年获得一等奖,5次参加“省长杯”比赛,培养足球健将余人;输送20人进入郑州市二中、济源市一中等省内足球传统强校,以及市一中、市一高等重点高中,并有5人进入郑州大学。
湛河区鸟瞰图。
在新征程上,湛河教育弦歌不辍,步履铿锵,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放眼未来,一幅让群众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科学、均衡、优质、可持续的湛河教育发展画卷正新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