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上街区济源路街道抗“疫”一线,总能见到“红马甲”的身影,从入户排查到组织核酸检测,从代买生活用品到帮助困难群体,他们诠释了“关键时刻站出来”的责任担当。
“小巷书记”勇挑重担、坚守一线
在区域核酸检测时,如何排队用时最短?如何减小聚集风险?如何保障采样数据准确?济源路街道的“小巷书记”们各显神通,创新了符合核酸检测点位实际的工作法。如新兴街社区党委书记李娜创新采用了“六区六采三通道”的布局,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优化流程;三湾街社区党委书记时阳公布核酸检测点临时党支部成员名单,定岗定责定人员;淮北社区党委书记王天江创新提出“六有一必须一底线”工作方法......这些方法的创新,实现辖区多轮区域核酸检测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家”都是心底最温暖的牵挂,可“小巷书记”们偏偏是最不“顾”家的那个人。济源路街道淮安社区党总支书记杜娟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母亲节,她给辖区的老党员细心地准备鲜花;儿童节,她组织社区工作人员慰问辖区的困境儿童;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她为辖区居民送去防疫物资、生活用品。谈及父母和孩子时,坚毅的杜娟却湿了眼眶:“父亲今年4月份刚去世,去世前住院期间工作忙没能好好陪伴他,心里有遗憾,但我相信他一定能理解我。”像杜娟这样为大家舍小家的“小巷书记”,在济源路街道还有10名,平均年龄35岁,在抗疫的关键时刻,这些年轻的“小巷书记”主动作为,勇担重任,成为打赢这场战“疫”的生力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筑起坚固的疫情防控堡垒。
退休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今年64岁的退休党员赵锡建,是一名退休公安干部,从疫情开始,他就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开展核酸检测时,社区考虑到他的腿受过伤,没有给他分配任务,但每次赵老师都早早的赶到现场,和年轻人一起坚持到最后;作为三级网格党支部成员,他积极联系分包居民户,并积极学习智能手机操作,以便更好的帮扶联系户。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济源路街道淮阳路9号院的党员志愿者于宝贵、楼长李爱仙,主动带领楼院的党员志愿者、自管会人员、居民志愿者火线上阵,担负疫情防控任务,24小时在岗坚持楼院卡点值守,对进入小区人员、车辆人员进行扫码、排查登记,严防疫情输入,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这些只是济源路街道抗疫一线中余名退休党员的缩影。这些老党员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但在抗疫的关键时刻,他们不忘党员身份,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形成同心抗疫的合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青年志愿者主动请缨、投身抗疫
“我放假在家有时间,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大学生志愿者任紫燕看到社区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第一时间报名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在核酸现场,她熟练地提醒居民有序排队、保持距离、引导扫码,坚守岗位,从不喊累。
16岁的小汤虽然有听力障碍,但是依然不妨碍她成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她看到社区的志愿者招募令后,主动要求在一线卡点服务执勤。每天早上8点她准时来到小区卡点,排查每个过往的行人和车辆,认真记录每个人的信息,对于不太配合的居民,她总是耐心地劝说。口罩遮住了她疲倦的脸颊,却遮不住她坚定不移的目光。“我从小就受到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也想尽自己努力回报社会。”她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温暖着小区的千家万户,为小区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信息一来,就是数个小时的连续战斗,尤其是前几天任务最紧张,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连打6个小时的排查电话,累到不想讲话,但我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大学生志愿者时润田对于社区派给她的任务无条件服从,加班加点帮助社区整理档案资料,通过电话咨询、上门核查等方式从海量数据中寻踪觅源,争分夺秒地完善社区返上数据库,及时排除风险隐患。
这些年轻志愿者,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责任与担当,用青春热血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一道青春防线。(郑州上街区委宣传部赵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