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河南济源盘活闲置地包袱变财富
TUhjnbcbe - 2025/1/9 1:05:00

近期,位于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下简称济源示范区)的创新孵化中心,各项生产建设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一派忙碌景象。许多人并不知道,该中心所在地块一度处于闲置状态,原来的项目于年终止运行,留下的51亩闲置土地经处置后,才有了创新孵化中心的建设发展。

年3月,济源示范区成立。该示范区管委会为河南省政府派出机构,与济源市政府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加快处置闲置土地,拓展发展空间,把“闲”资产变为“活”资本,把“包袱”变为财富。

数据显示,年以来,济源示范区累计盘活批而未供土地亩,处置闲置土地亩,新增“增存挂钩”用地指标亩,土地利用效率和亩均产出效益明显提升。

济源行政区一角。

坚持问题导向,摸清闲置低效资产底数

济源市80%以上的区域是山区、丘陵。近年来,随着产城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等加速推进,各类项目工程落地开工,济源市的用地需求不断增长。

年,济源市新增建设用地需求超亩,但建设用地指标仅有亩,巨大的用地缺口如何解决?

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研发现,全市范围内还有不少项目受资金短缺、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处于闲置停滞状态。初步统计,这样的项目有个,涉及闲置低效土地面积2万余亩、闲置厂房面积73.3万平方米。

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对于拓展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济源示范区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担任双组长的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业、房地产、土地、国有资产4个工作专班,紧盯工业领域停产或半停产的大企业、房地产领域的问题楼盘、自然资源领域的批而未供土地等。领导小组每周召开碰头会、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同时,济源示范区将盘活闲置低效资源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加大督导力度,努力形成党员迎难而上、企业支持配合、大家齐心协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在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科的办公电脑上,有这样一幅电子地图:相关地块分别被红、黄、蓝等颜色标注,用于表示批而未供、批多建少、停产半停产项目等信息,点击相关地块,该项目的特点、闲置原因等一目了然。

“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摸排了工业、房地产、土地、国有资产等领域的闲置低效资产情况,并将这些数据‘入账、上图、进库’,动态掌握相关情况,实行台账式管理。”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郭玉升说,“相关部门可参考这款电子地图,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统筹盘活利用这些土地。”

经过不懈努力,一块块闲置土地、一个个旧厂房被盘活,变成了产业园区。其中,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盘活土地.96亩,入驻企业家;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盘活土地.6亩,入驻企业家。

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的标准化厂房,有效提高了土地亩均产出效益。

发展脚步不停歇。近年来,济源示范区逐步拓展闲置土地处置的范围和类别,把盘活批而未供土地的时间从年追溯至年以来的所有闲置土地。

加强政策引导,提升盘活利用监管水平

为了盘活更多的闲置土地、高效利用存量土地,年,济源示范区出台《促进全域土地利用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区分类别、统筹兼顾,盘活存量、注重效益,改革创新、示范引领”的原则,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全面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了《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暂行办法》《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扎实推进盘活利用工作。

按照相关政策,相关企业和单位对盘活的闲置低效资产进行“二次招商”“兼并重组”等,政府将给予一定奖励。

郭玉升介绍:“对于部分市级层面的闲置低效土地,属地镇、街道可优先使用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此举可有效缓解项目用地需求。”

同时,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大数据分析、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运用,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信息监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了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分析预警、动态巡查。

“我们通过与省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信息监管平台对接,借助卫星遥感等技术,可有效加强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情况的监管。”济源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科科长杜延伟说。

因地制宜处置,“旧巢”引入“新凤”

此外,济源示范区还采取个性问题“一事一策”、共性问题统一研究的方式,运用政策、经济、市场、法律等手段,因地制宜进行处置。

在济源市玉泉街道的特色产业园区,一家名为济世药业的企业引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济源盘活闲置地包袱变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