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是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地处黄河以北,北隔太行山与山西晋城相接,西距中条山与山西运城交界,南临黄河与河南洛阳接壤,东与焦作毗邻。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上古时期是夏少康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济源因“轵邑”富庶而闻名。济源现拥有济源钢铁,豫光金铅等四家上市公司。济源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体系。手工艺品天坛砚为我国4大名砚之一。
孙思邈墓
孙思邈墓,在市区西北50公里的大店河西岸庙岭上,面向三官岭,背靠王母洞,东有秦岭山,西倚天坛峰,群山拱卫,草木葱茏,清虚小有河由东侧曲流南下。孙思邈一生信奉道教,卒后宋徽宗追封其为“妙应真人”,故道家又称该墓为孙真人墓。据世代居住在当地的山民追述,孙思邈坟原为圆顶封土,高约6尺,旁植槲树一棵,大逾合抱,由于人为取土,业已残损,现呈圆形平顶,残高0.7米,顶部直径9米,面积约63平方米,墓周暴露的拱券条砖为33×17×6厘米,与北宋《营造法》所载条砖尺寸基本相符。墓前有孙真圣庙,即孙思邈祠,踏跺40级,为四合院落,中置享堂,左为东厢遗址,右有西厢。
济源天坛山
天坛山,又名阳洛山,位于济源市城区西北约31公里处,海拔米,为王屋山主峰。绝顶有坛。传为轩辕帝祈天之所,故名天坛;又因与东岳泰山鼎峙,谓之西顶,俗称老爷顶。天坛山高耸入云,独柱凌空。人们登上山顶,翘首太空,云霞眩目;远望黄河,细流如练;俯视群山,宛如阜丘。在早晨和傍晚,有时可看到五色彩云出现,起伏非常,变化多端;在黎明时分,有时可看到天坛全景出现在东方的奇观,人称“天坛倒影”,为济源九景之一。凌晨站立山顶,可最先观赏到东方日出的绚丽景色。山顶旧有玉皇殿、虚皇观、轩辕庙、真君祠等建筑,殿堂辉煌,香烟缭绕。刘禹锡诗云“阳洛天坛上,依稀似玉京。
留庄英雄民兵营
留庄英雄民兵营的前身是杜八联,杜八联位于济源市坡头镇境内,抗日战争时期,沿黄河北岸的蓼坞村(包括桐树岭)、桥沟村、泰山村(包括槐树庄)、杨大庄毛岑村(包括清涧)、马住村(包括连地)、留庄村(包括佛涧)、杜年庄(包括马场、蒋庄、苇园、校庄)等八个行政村组成的联防组织。清朝末年政府实行“里长”制,杜八联属承留区“杜里”管辖,民国初实行“保甲”制,曾沿用“杜里八甲”“杜里八乡”“杜八乡”等。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联合抗日,各地成立联防抗联,团联等人民抗日联防组织,故又沿称“杜八联”。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架起葫芦舟。
柴庄延庆寺塔
柴庄延庆寺塔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城区西北3公里柴庄东。宋景祐元年至三年(~年)建。外壁各层嵌有砖雕佛像一千多尊。北门可拾级登至二层。二层以上有叠涩式砖层收顶,上置木板楼板已毁。南门内置《大宋河阳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所修舍利塔记》碑,为杨虚已仿晋王羲之行书。寺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六角七层,高28.16米,塔身呈抛物线形。底层南北各辟一门,从南门入塔心室,塔心室呈六角形。北门设梯道可登至第六层。塔身各层各壁嵌砖雕佛龛千余个,故又俗称“千佛舍利塔”。砖雕精细,造型生动,近于北魏手法。
沁河谷栈道遗址
沁河谷栈道遗址位于沁河谷岸,是曹魏正始五年(年)司马懿为从山西调运兵马粮草而修的峡谷通道,南端起自济源市东北15公里的沁河出山口,向西北蜿蜒至山西高平县境,全长约90公里。据《三国志·魏书》载,正始五年,魏国辅政大将军司马懿采纳镇西将军邓艾的建议,准备进攻吴国,需要从富庶的山西调运大批粮草和兵士到京都洛阳。洛阳、山西之间,有太行山阻隔,唯一可选择的通道就是沁河河谷。沁河有水,但不能行船。沁河两岸多数地段都是高耸如削的大山,要沿沁河开辟一条通道,只能在崖壁上凿孔架木修栈道。
无极玄穹门(南天门)
天坛山总仙宫位于王屋山天坛极顶,古称琼林台。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设坛祭天,道教称其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唐代,天坛顶建有三清殿、东西廊庑、轩辕庙及四角亭、换衣亭等,以三清为主要尊神。历代均有修葺或增建。元初改称“总仙宫”,由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题写宫名,字体端庄雄伟。明正德三年(年)增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万历二十年(年)增建无极玄穹门,俗呼南天门。延至清初,天坛顶有南天门、三清殿、玉皇阁、王母殿、灵官殿、真人祠及东西配殿共12座28间;东侧下级建有无生殿、十大名医殿;
静林寺
静林寺,位于承留镇南姚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而建,南北84.2米,东西16.7米,总面积平方米。主体建筑依中轴线纵向排列,依次为山门、过厅、东西厢房、中佛殿和后佛殿遗址,共计五座十九间。寺内尚存碣石一块。中佛殿,为该寺院的主体建筑,其面阔三间(11.46米),进深四架椽(9.20米),系明代单檐悬山造木构单体建筑。该殿台明为普通直壁式,四周砌条石台明。殿宇平面布局为减柱造,仅置四周十根檐柱,柱升起不明显,有明显的柱侧脚,大额枋断面成正方形。墙体为青砖砌筑,山墙上部为露明五花山墙,屋顶施灰色筒板瓦,五脊六兽齐全,垂脊顶部施吞兽。
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
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起成为河南人民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三大精神柱。为了让愚公移山精神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年9月,按照省委的要求,济源市委决定建设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是以“愚公移山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展览馆,位于济源市第二行政区10号楼,面积平方米,共收集照片余张,文字资料多件,实物余件,视频6个,运用-展示手法,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分为“愚公精神·民族力量”、“太行王屋·愚公故乡”“愚公儿女·彪炳史册”“难忘岁月·艰苦创业”和“继往开来·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