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学前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依然是社会热点话题。
按照国家要求,年,我国学前教育的普惠率要达到80%。从年1月起,国家启动大规模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城镇小区按规划配建学前教育设施,并移交给政府统一管理,办成普惠性幼儿园。对未按政策落实的要全面排查、限期整改。经过近一年的治理,治理效果和最新进展如何?
教育部: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完成85%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今年一月至今,全国已经摸排4.21万个城镇住宅小区,清查出存在未按政策规划、建设、移交和办园等问题的幼儿园近2万所,其中移交不到位的占总数的63%。截至目前,其中已经有1.7万所完成阶段性整改,整改完成率已经达到8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应该说这是一场攻坚战,过去执行上、理解上没有到位,所以要开展专项治理,使这些宝贵的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资源能够真正惠及老百姓。定了三条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不能动摇,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不能动摇,积极稳妥地全面治理也不能动摇。
据介绍,年,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河南、山东、内蒙古、安徽、吉林、河北、江苏、广西、山西、甘肃等10个省份开展调研和督查。今年11月,教育部对治理工作推进缓慢的11个省份进行了集中约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该纳入(约谈)的必须纳入,不能放水。造成我们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流失,这是不允许的。主要是要推动各地更加重视加快推进的力度,摸排范围窄,移交比较慢,需要规划新建或补建的也没有到位,使用还没有到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约谈。
按照治理计划,到年底,全国要全面完成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治理工作,预计新增普惠性学位万个,将有效缓解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公办园主要是指教育部门或者其他单位利用财政性经费、国有资产举办的幼儿园,实行政府定价,价格比较低廉。普惠性民办园主要指面向大众、质量合格、接受政府补助的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其价格一般大幅低于营利性民办园,为老百姓提供普惠性服务。
随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不断深化,普惠性幼儿园越来越成为幼儿园的主体,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多元施策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目前,按照国家要求,多数地区都陆续出台了城镇小区依法配建普惠性幼儿园的具体政策,但是在推进过程中,由于配套措施、资金投入等原因,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如何确保政策不走样,百姓能够得实惠,记者进行了调查。
04:22早在年,原建设部就出台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明确提出居住小区应配套建设幼儿园。
年,国家出台意见,要求城镇小区规划配建幼儿园,由政府统筹办成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园,很多地方也陆续制订了地方性文件,例如湖北省武汉市在年就做出规定:15万平方米或户以上的小区要配建幼儿园,并移交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然而,规定试行五年,落实并不理想。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当时是多所应该配建跟移交的,其中开发商愿意移交的大概只占到2/3,还有1/3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移交上面存在一定的障碍。
过去,城镇小区虽有建园和移交的规定,但一些地方政策界定不明晰,落实不到位,存在一些开发商不愿移交和办高价园的情况。年,武汉市再出硬招,从小区规划、销售等源头开始就建立制约机制,对于不落实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的开发商,方案不予审批,不发放预销售许可证。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我们提出了要求,应建未建一定要建,应交未交一定要交,到年底,同意移交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5%以上。到目前为止应该来说,已经接近了90%。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经有25个省份制定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办法,许多地方从土地招拍挂阶段开始,就明确把建设配套幼儿园并交由政府统一管理作为前置条件,这样一来,新建小区幼儿园建设和移交就有了制度保障。但与此同时,在各地新规出台前,已经有许多小区幼儿园的产权出让给开发商,面对这类情况,既要坚持治理,又要依法行政,成为工作中的最大难点。
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仲红波:现在难度最大的应该是移交不到位。就是老的问题,那么原来没有协议,没有地方的规定,这样就由住建部门、教育部门、包括财政部门联合提出我们对幼儿园回收回购或者是这种处置的意见,报同级报市县政府进行处置。
在山东省日照市,对老旧小区幼儿园制定一园一策的具体方案,由政府主导、与开发商和幼儿园三方协商,通过政府回租等方式,引入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对于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开发商,政府会在后续开发中给予奖励扶持。在一些先行试点小区,通过引入优质公办园办分园,还明显提升了销售热度,开发商与居民都获益。
日照沃航置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宋云涛:应该说我们当时开盘的时候呢,市场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因为引进了一个好的幼儿园,而有人过来就问这边房子,我觉得得占一半以上吧。
山东省日照市生活印象小区居民申霞:就知道这个里要建一个配套幼儿园,我觉得应该算在首位。这里收费低,说实话,就觉得这个硬件特别好,然后师资也特别好,就是它性价比简直是太高了。
目前日照市已经完成整治目标的90%以上,但也有僵持不下的难点。例如有一座改制后的行业小区,幼儿园产权已经卖给个人。办园方坚持要政府高价回购,但经过评估,远远高出市场合理空间。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通过挖掘周边的社区用房等资源改建公办园,既满足了居民普惠需求,又对高收费幼儿园形成竞争压力。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王恩彬:现在在这周围,我们有六处幼儿园,全部是普惠的,今年年底呢,能够全部起用,起用以后能够基本解决周边区域的孩子的上学。
今年以来,重庆江北,湖南长沙、河北石家庄、江西赣州等地也强化细化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措施,对新建小区做出硬性规定,理清产权所属,保证建设移交。对以往建成的小区,通过财政专列资金,以回购、回租、补贴等多种方式,推进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力度,满足百姓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推进优质普惠需多方合力
小区配套幼儿园直接服务于城镇居民,也是最主要的学前教育资源,这次国家展开大规模治理,就是为了解决过去长期权属不清、普惠性资源缺失的问题。按照新要求,今后小区幼儿园都必须移交政府统一管理。但移交之后,要真正实现优质和普惠,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武汉市硚口区招商国际小区配建的幼儿园在今年秋季开学时,由硚口区机关幼儿园接管办成了公办园,而在此之前,小区到底是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曾让很多家长忐忑了很长时间。
学生家长李娜:那个时候我们心情还是比较忐忑的,公办是很多家长都想挤破脑袋进来的,私人幼儿园它这一块的话,不是政府直接来管理它,就会担心得比较多一些。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家门口能引进公办幼儿园,但是,这一愿望的实现,财力投入成为最大制约。
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局长郭军:我们接收和举办一个公办园,从二次装修到设备的购置,还有师资的投入,大概一个公办园需要万元以上,一个幼儿园大概九个班的规模,将近个孩子,一年政府还要贴个万左右。
目前仅硚口区新移交为公办的幼儿园,资金投入就超过2亿元,新核定的教师事业编制超过名,更是需要政府长期财力保障。显然,小区配套幼儿园完全依靠公办力量并不现实。记者调查发现,其实家长对公办园的渴望,更多的是对普惠优质资源的期待。那么,如何运用好政策杠杆,引导民办资源投入到优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中,也成为关键因素。
今年秋季开学,北京市朝阳区国美第一城小区的家长们迎来一个好消息,小区里的民办幼儿园从每月学费0元直接调整成月收费元的普惠园。园长介绍说,这前后的差额部分,主要由市区两级每月生均元的补贴,以及房租减免等项目来补齐,能够保证幼儿园正常运转并且略有盈余。
北京市21世纪实验幼儿园国美分园执行园长许彬:以往小班招生大概是人左右,今年我们9月份招生了名新的小班的孩子,在这个新的政策下来以后呢,是惠于我们广大老百姓的,大家是非常接受,非常认可。
目前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因为土地房价等原因,短期内大量增建和改建公办园存在困难,除了扶持民办园转成普惠性幼儿园,鼓励有意愿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办园,也成为扩大增量的一种途径。
这里是中科院第三幼儿园分园,由中科院建筑设计院近平米的办公楼改建而成,可提供学位多个,每月仅收费元,不仅为中科院员工子女入园提供了便利,还空出了一半学位满足了附近居民的需求。
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局长助理翟秋翌:我们中科院投资万,中关村街道,投入了万的资金,每个月的这个补助,现在的市委财政的一千加上区财政的五百,那这个幅度是非常大的。
调查中记者发现,能达到北京补贴力度的省份还属少数,目前,全国有27个省份制定了对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仍有5个省份未出台。部分省份虽然有补助政策,但有些是一次性的,有些地区的补助金额相比幼儿园的支出只是杯水车薪,激励效应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各地的扶持政策还缺乏长效机制,特别是物价、人力成本等上升,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办园质量的动态因素。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金地艺境幼儿园园长张国华:随着年限的增加,我们教师的待遇肯定要提高,(补助)标准不再做适当的调整,就很失衡,培养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我担心他流失。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丙成:到底应该补助多少合适,由于幼儿园所处的地域不一样,要根据情况,以区县进行核算,政府都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多措并举增师资促进幼儿教师发展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就近、不贵、安全有质量”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化,这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增强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体现。那么接下来,随着幼儿园增量的扩大,如何想方设法增加师资,促进幼儿教师发展,也是列给学前教育的任务清单。
据统计,目前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万人,按平均每班30人,“两教一保”标准测算,尚缺52万人。截至年底,全国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97.2万,实际在编人数44.8万人,还不到总数的一半。年,全国幼儿教师在编工资月平均工资为5元,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园约为2元。没编制、压力大、待遇跟不上,是幼儿教师短缺的重要原因。
贵州省凯里市第三幼儿园园长韦亚琳:最多的一次,我们走了十个人,因为缺老师,(过去)我们本应该开12个班的这样规模,那么我们就只能开8个班。
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中心幼儿园老师郑亚萍:一个月0多块钱,担的责任,操心大,像身边的朋友随便在哪打个工,工资都比我们多好几倍。
为破解这一难题,贵州凯里从年开始推行在编老师与非编老师在招聘、报考、工资、职称统一标准的“四同政策”。竺艳梅就是一名临聘教师,新政策实行后,不仅月收入从2元增加到元,还获得了中级职称。前不久,她又收到一个好消息,自己成为凯里市非在编幼儿教师中的第一位幼儿园副园长。
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竺艳梅:(以前)想不到,想都不敢想那会儿,因为毕竟是临聘教师,现在给了我们这个良好的平台。
目前,浙江、湖南、北京等各地都在加大投入,探索同工同酬等举措。然而待遇留人仅是第一步,北京师范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出现明显职业倦怠倾向的幼儿教师人数达一半以上,近半数老师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不想再当幼儿教师了。专家表示,提升岗位吸引力,还要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这也是提高科学保教水平和职业认同感的关键。
在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戏剧体验营、户外素质拓展、沙盘游戏探索…..这些都是老师们自主研发的特色课程,像这样的集体教研,两三天就进行一次,只要有好想法都鼓励去创新实践。虽然老师们大部分是聘任制,但极少流失。
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园长杨彩霞:拿同样的钱,有的人愿意干,有些人不愿意干,最重要的就是展现的平台,去挖掘这个老师的潜能,通过制度管理,民主管理,然后人文管理,稳定住军心。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幼师国培项目设置了8类培训,未来将继续推动国培计划、卓越计划,并研究制订教师培训的相关指南,以及组织开展优秀游戏案例遴选等,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
让“幼有所育”增强群众获得感
一边是“上好园”的诉求,一边是“入园难”“入园贵”的现实,增加了许多家长的焦虑感。特别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更加凸显了学前教育之困。如何加快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实现幼有所育,已成为解民生之忧、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课题。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随着连续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随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第一个面向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印发,随着《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的下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统筹兼顾、立体施治的思路愈加明确,各地也纷纷多措并举、加强落实。这都扣紧了百姓关切,也为从根本上破解“入园难”“入园贵”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