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转发自凤凰卫视住莫斯科记者卢宇光头条:
2月13日,一位热心的捐赠华人哭着来凤凰卫视驻俄罗斯记者站投诉,她从一留学生替某地购买的一次性医用口罩2/3是假货,基本是工程防尘用途,造成国内一线医护人员无法使用,救急用品变成了废品。
本台记者立即展开调查发现了另一起线索。
在莫斯科活跃着几个俄罗斯奸商,其中有一个黑毛,将工程一次性防尘服冒充医疗防疫专用服,几十卢布的工程服提价到每件750卢布,20000件卖给了中国一位留学生,留学生又电话倒卖给华商,华商又倒卖给下家,然后,莫斯科华人物流又收取黑心物流费,华人物流公司以假冒捐赠名义,侵吞物主物流费,变成免去物流费进入国内。
国内待接收单位鉴定后,全部是防尘服。
那么防尘服上的医用专门商标是怎么贴上去的?
原来在莫斯科东南的流不列诺和萨达沃批发市场,专门在温州、福建黑帮干假冒商标的活儿,现代化商标印刷机,几分钟就可以将商标做得比真的还象质量还好。
不愿透露姓名的华商算了一笔帐,这批一次性工程用防尘服出厂价只有150卢布左右,经第一手倒卖到买家是280卢布一件,再转手倒卖是490卢布,然后,从1800公里外的叶卡捷林堡或1900公里的摩尔曼斯克,用货车运来莫斯科。
在莫斯科的最后一次交易已经变成了每件1750卢布。
2万件每个卖档赚的美元多达数十万。
一位中国留学生闪着发光的双眸,买了十几个电话卡,与自己女朋友24小时干起了这个勾当。
他们组识了医用用品群,国内的*府、公司、红十字协会、侨民系统成为群内成员,这小子每天发几百条供货信息,比国内医护人员还忙。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起假合同与这位乳臭未干的男女留学生相关,相关受害者已经向俄警方报案,警方表示,这两位留学生来自中国南方。
去年夏天,男生从白俄罗斯明斯克来到莫斯科某大学读研究生,女的系莫斯科某师范大学二年级留学生,还有一个同伙是圣彼得堡某大学二年级留学生。
实际上,在旅俄华商和留学生各种生活群内,有不少这样的同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记者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学习时,有一位西北同学从不上课,但是,门门五分。
这位同学是倒卖皮夹克的,为了免除上课,他将伪造的劣质涂料皮夹克送给了系里每位教授。
俄罗斯人在下雨时很少用雨具,一天大雨倾盆,教授们去莫大主楼上大课,结束后学校管理员坚持不允许系里的教授们离开,原来他们的皮夹克将白色的椅子靠背全染成了黑色。
还有一位系主任参加女儿婚礼,出的洋相就更大了,洒香槟后,用皮夹克袖子替新娘抹了下脸,可想而知了。
皮夹克成为了教授们逢年过节在酒桌上的嘲笑中国产品幽默笑话。
可是,这次医护用品假货事件却不是笑话和幽默,而是图财害命,行为人必将受到俄罗斯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