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立政游读济源之济源旅游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那最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境内高山、大川、丘陵、平原兼备,地形地貌复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古称原,曾为夏王朝的都城;王屋山是我国道教“天下第一洞天”,自轩辕*帝在此设坛祭天之后,历代朝廷也来这里祭山祭水;济渎庙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博物馆;沁水园历史上即是宴游胜地,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20世纪80年代以来,济源旅游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也亲身经历了其中的许多重大事件。

探索,开启新思路

我国旅游业是从接待外宾开始的,因此起初归口外事部门管理。20世纪80年代,在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根本没有“旅游”的概念。在老百姓心中,旅游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奢侈品”,如果有人出去游山玩水,就会被视为“游手好闲”。

济源旅游发展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五龙口人。年,辛庄乡(五龙口镇前身)省庄村群众在打井浇地时发现水温发热,缘于“井水变热是地震前兆”的宣传,以为要地震了。村民们在煎熬中等了几个月,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这才意识到可能是发现了温泉。于是,便派人去西安华清池考察,后来又请专家对温泉水进行化验,结果证实这是一处含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医用地热矿泉。

当时,周备锋刚调到辛庄担任乡*委书记,我是辛庄乡*委秘书兼*府办主任。我们在一起议论:“五龙口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还有温泉资源,应该好好利用发展旅游事业。”于是积极支持省庄村建起了一家温泉浴池。浴池建成后,周围群众就像赶会一样前来排队洗澡。

说话容易干事难。有人说搞旅游只能“热闹一阵子”,是好高骛远、不务正业。周备锋却胸有成竹。他认为这是改变农村产业结构闯出的新路:“守着金山银山,为啥农民光能啃土坷垃?”在周书记的强力推动下,我们一边组织人访老乡、翻资料,爬山涉水搞调查;一边去焦作、上郑州,请省市专家考察论证。

年秋天,省旅游局蔡琉海局长来五龙口调研,到山口村时却被几位农民拦住去路:“山上的猴子把庄稼都糟蹋了,你们省里领导能不能管一管?”在村民的带领下,大家亲眼看到了在山上撒欢的野猴。看到了猴子,省旅游局领导兴奋地说:“山水、文化到处有。除了温泉,你们的旅游还可以在太行猕猴上大做文章!”于是决定每年从省外事经费中挤5万块钱作为旅游扶持资金。从此,辛庄乡领导班子更坚定了发展旅游的决心和信心。我们高薪请人把养猴、驯猴当成了一件正儿八经的工作,鼓励省庄村、贺坡村兴建起了一个个高级温泉设施。当年举行的乡*代会还作出了一项破天荒的决议:“全*动员,全民发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争取在三五年内实现全乡荒山绿化。”市里也连续多年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安排到五龙口——现在沁河两岸山上的苍松翠柏就是那些年的创业成果。

年,经省建设厅组织评审,省*府批准五龙口景区成为全省不多、济源首家省级风景名胜区。附近焦作、洛阳、郑州及山西晋城的人都来这里洗温泉、看猕猴,省市还安排日本*河会观光团及英国、新西兰等外国专家前来游览。因为熟悉情况,这时我自然成了义务讲解员,人称“旅游老编”。五龙口景区门票开始只有五毛钱,全年也就收入那么万儿八千块,但从前“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当地老百姓,却可以跟着干工程、做买卖,从中挣些零花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对旅游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抓旅游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当时县委张明亮书记十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