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夏文明五千年,名山胜迹数济源活动剪 [复制链接]

1#
北京卢氏宗亲在济源活动期间,有堂宗亲一行四人对中原文化特别是底蕴深厚的济源作了深度揽胜。济渎庙,是济源的文化旅游名片之一。它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年),是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水神所建。唐贞元十二年(公元年),朝廷鉴于“四海”之一的北海即贝加尔湖远在大漠之北,对北海神艰于祭祀,又在济渎庙内增建北海祠,同祭济水、北海二神,故济渎庙身兼二职,又称济渎北海庙。济渎庙坐北向南,总体平面是“甲”字形布局,蕴含道教“金龟探海”之意。自隋唐之后,历代均有扩建。有资料显示,到明天顺四年(公元年)时,庙宇已扩建至余间,占地33万余平方米。但在清代同治年间,因遭捻*战火破坏,庙内部分建筑被焚。尽管如此,劫后余存的古建筑仍有72间,其中宋、明、清古建筑22座,还有一处北方古典园林,其现有占地面积仍保持在平方米。这在河南乃至全国仍属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目前“四渎”之中现存最大的独领风骚的水神庙。其建筑风格是在“甲”字形总体布局的基础上,主体建筑排列在三条中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从庙门口步入庙内,只见朱门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绿水环绕,曲径通幽,亭台楼榭,交相生辉。而济渎庙中的北海祠,既自成体系,又与济渎庙的整体布局相协调,看似浑然一体,实则另具特色。这里既是沇水东流的平地开源处,又是祭祀活动中皇帝钦差莅临小北海(亦称龙池)投掷金龙玉简的地方。举目四望,岸柳成行,绿草如茵,亭台临岸,拱桥卧波,百泉喷涌,碧水涟漪。济水就是从这里流向大海的。有枯木逢春的意境吧。看了济渎庙的介绍,你知晓何为“四渎”吗?答案是:“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这里所说的济,就是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的济水,乃我国古代一条与长江、*河、淮河齐名、独流入海的河流。济水之源的下游即是济阳、济南、济宁,这名字也有源头的吧。王屋山,一个古老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学过毛著《老三篇》的都知道《愚公移山》吧,这里是故事的根。看看,毛主席的题字鼓舞了多少中华儿女战天斗地,愚公精神挖山不止,与山斗其乐无穷啊!气势恢宏的山门。王屋山是道教胜地,素有天下第一洞天之美誉。里面藏着王屋山洞,千年古柏,千年银杏,三清殿等明清建筑,有说不完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洞天福地说起自汉魏,意指地上的仙山,唐朝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将天下名山分为10大洞天,36小洞天和72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十大洞天分布在河南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具有象征性意义的七叶菩提树,我们常说的《春华秋实》,大概就是这么来的。三颗松树几乎连在一处,有龙爪松,凤松还有鸟松,且三颗松的朝向都一致,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而不可思议。玉皇阁,歇山顶三重檐楼式建筑,面阔进深各三米,高达20余米,为河南现存最高大的明代楼式建筑,周围回廊20根,石柱通身雕刻盘龙,丹凤,花鸟及神仙故事。三清大殿重建于年,其建筑奇特,用料考究,采用荆树柿树为樑,枣树桑树为柱。千年银杏树,又名白果树。胸围9.4米,树高45.7米,覆盖一亩多地,其为西汉遗物,树龄多年,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的银杏树。玉林兄台虽73岁,仍不失外交家翻译家书画家的风范,也想借助银杏的福荫使自己长生不老。盘谷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三年(公元年),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唐贞元年(公盘谷寺元年),李愿归隐盘谷,因韩愈作序送之而负盛名。清乾隆作《盘谷考证》,并亲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定盘谷为"名山胜迹"。寺前有御碑亭,碑刻乾隆皇帝亲书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及其步韩愈韵的七言诗,书法如行云流水,洒脱而凝重。兄弟俩到了摩崖刻石处,自豪感油然而生,向山下的宗亲们挥手致意。回程途径洛阳,自然要去非遗胜地观赏的。有堂一行四人边走边聊卢家厚德家风,聊洛阳古都文明,聊济源活动感受,其乐融融。龙门石窟内,没有见过陈抟法书刻石真迹的几位书家,激动不已,仿佛眼前的石头都能说话,它告诉书家,运笔收笔要自然天成,这并不是儿童体,更不是不守法度任意挥洒,而是要笔到意到,散而不乱,瘦而有筋骨。你看了陈贤人的字是何感想?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历代书家最爱。石窟内最大一组佛造像,当数卢舍娜大佛龛。不管这佛龛与卢家人有无瓜葛,反正我们卢家人在唐宋元时期还是官宦之家多一些。此佛龛建于唐高宗初,武皇后捐助脂粉钱两万贯修成。据说是武的化身。佛高17.14米,头高4米,丰硕秀目,仪表堂堂,迦叶持重,阿难温顺,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特别鸣谢济源市卢仝研究会的宗亲:广清、乃礼、广韶,更致谢姚景强先生的解说和陪同,你们辛苦了,我们会为研究会做更多实事好事的。还要致敬卢一明、振海宗长,你们在济源是最棒的,在全国卢氏宗亲中,你们也是佼佼者,为你们自豪点赞!

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