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烈士陵园始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地处蟒河北街16号,现有烈士公墓、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陈列馆等纪念建筑物8座,共安葬烈士遗骨83具,存放烈士骨灰12盒,记载烈士英名名,年4月被市委、市*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济源市记载的名烈士,牺牲在 、淮海战役、晋中战役、韩城战斗、太原战役、南阳战役等大大小小的战役(斗)中。还有多位外籍干部和战士在济源光荣牺牲。这些烈士中有很多是年轻烈士,如县城关公社西水屯大队西水屯村的*述,牺牲时年仅19岁;克井公社王才庄大队王才庄村的高其宣,牺牲时才17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济源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仆后继,不懈奋斗,付出了巨大牺牲。济源*组织第一任支部书记、特支书记、县委书记,豫西北早期*组织著名领导人*继新,牺牲时年仅26岁;血染红山的湖北省委组织科长、济源籍巾帼英雄郑霞波,牺牲时只有25岁;满腔碧血洒万羊、一世英名万古扬的于思礼,就义时也只有31岁。
市委*史研究室编纂的《中共济源历史要览》记载,年6月,济源第一个*组织——中共济源*支部在县城文庙建立。年4月,济源县委举行*背坪起义。年,沁济暴动形成了以原大寨为中心、方圆过百里的红色游击区,豫晋边苏维埃*府成立。年,八路*晋豫边游击支队在*楝树村召开誓师大会,唐天际任司令员。从此,“唐支队”纵横太行,从游击队壮大到野战*,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年春,朱德总司令过王屋、出太行赴洛阳谈判。抗战爆发后,中共济源县委在杜八联建武装、抗倭寇、筹粮饷、支前方,使杜八联成为豫西北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杜八联被誉为抗日革命“小苏区”、解放战争“河防堡垒”。杜八联首创的“联防战”与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被列为中国民兵四大传统战法。年到年,八路*在济源县进行了豫北战役、济孟战役、解放济源战役、济孟*河沿岸自卫战4次大的战役(斗)。年,中共济源县委先后选拔名木匠、名铁匠、名优秀船工,制造和修复62艘船只,筹备万斤面粉、万斤柴草,赶修12条公路、赶栽根电线杆,发动5万多名民工,集中头牲畜、辆铁木轮大车参加运输,圆满完成了支持陈谢兵团强渡*河的革命任务。
英雄故里传英名
年到年,在市烈士陵园负责资料整理的酒同文,参与了陵园修碑文、建陈列馆等工作,并大量收集了烈士相关资料。在走访过程中,酒同文发现,散落在山乡的烈士遗骨,仅克井勋掌一个村就有50多具。“当年济源县的革命老区在沁河以北的大河里、坡头的杜八联还有邵原等。”酒同文说。
在印制烈士英名录时,酒同文整理了多名烈士的名录,之后又增加了追认的。在整理薛子中资料时,他了解到,“卢沟桥事变”后,薛子中回到济源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年12月29日,薛子中被捕。被国民*杀害前,他还平静地说:“把我的头砍了可以,不要杀害其他人。”临刑前,他还发表了一个小时的演讲。“薛子中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在原大寨、*背坪起义失败后,到南方寻找长征队伍,随后将一路所见所闻写成了《黔滇川旅行记》,记录了自己年由广西进贵州,由贵州经云南入川,最后回到武汉沿途中的见闻及相关思考。如今,这本书放在中国*事博物馆保存。”酒同文说。
在长征中,红*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最终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牺牲。牺牲的官兵中,有许多是各级指挥员。他们当中仅师职干部就有80多人,济源籍的袁良惠就是其中之一。袁良惠,济源下街人。年10月,红*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袁良惠所在的三十四师担任中央机关的掩护任务。面对几倍于己的追敌和敌机的狂轰滥炸,他英勇善战,果敢指挥,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绞车渡阻击战中,他坚守阵地9天9夜,使红*各路全部渡过金沙江。年12月,他在同国民**队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8岁。
铭记,以英雄之名
烈士陵园原*支部书记、主任杨锦才说:他是年从陕西林业部门调任到济源县民*部门工作的,并且分配到了烈士陵园。
“当时,烈士们的墓地都还是土堆,需要整修。后来,从大门到烈士纪念碑、陈列馆、公墓,全部进行了修葺。”杨锦才说,他们还在陵园里种上了雪松。大概到了0年,烈士陵园已经整修一新。民*部门还对济源市散葬烈士墓区的位置进行了确定,并在散葬区种植了大量的松柏等,方便附近的中小学生进行悼念。当时,每年有4万余人到烈士陵园祭扫。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市委老干部局、市关工委都会组织书法爱好者到烈士陵园书写挽联,以表达对烈士的怀念和敬意。
市烈士陵园建园以来,共接待宾客多万人次,举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多场次,参加人数36万多人次。每年结合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市烈士陵园都会组织开展重读革命历史、重走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烈、敬献花圈花篮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目前,济源市还有许多为纪念革命烈士而命名的村镇,如思礼镇、庆华村、庚章村等。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年,思礼镇先后投资万元,在于思礼就义处建设“于思礼英雄广场”,设立新的“于思礼纪念碑”。修建于思礼英雄广场是济源人民不忘历史、饮水思源的共同愿望,是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扎实举措。
年,济源市陆续开始对零散烈士墓进行迁建。年2月20日,轵城镇西留养村委会与市*府签订了《零散烈士墓迁移协议》,将该村42名烈士的遗骨迁葬至新建烈士陵园内,进行集中管理保护。邵原镇花园村58名烈士的遗骨也于当时迁葬至新建烈士陵园内。截至年年底,济源市投资余万元完成了个零散烈士墓的迁建工作,其中有名烈士名,无名烈士名。
新建烈士陵园位于玉川产业集聚区裴村北圣皇岭山脚下,占地66.19亩,总投资万元。目前,烈士墓区道路铺装、护坡、挡墙、外挂大理石及栏杆安装正在施工中。新建烈士陵园整体规划为4个区域:第一区域为停车场,占地面积19.19亩(含道路);第二区域为烈士陵园大门、办公楼、接待楼、斜坡绿化等,共占地面积10.5亩;第三区域为纪念广场,主要建筑包括英雄纪念塔、烈士事迹陈列馆、烈士纪念碑等,包括斜坡绿化在内共占地面积16.5亩;第四区域为烈士墓、烈士英明录墙等设施,共占地面积20亩。
据了解,新建烈士陵园建成后,市烈士陵园也将整体进行搬迁。目前,济源市重要的革命遗址共有39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3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12处,著名烈士墓地(园)6处,纪念设施8处。
济源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先后有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献出了宝贵生命。正是他们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史诗篇章;正是无数先烈不畏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凝聚起济源“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鼓舞后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济源发展的新纪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更好地传承先烈精神,弘扬社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济源正在积极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捍卫先烈英名,继承先烈遗志,70余万愚公儿女正全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清凉一夏野猪林漂流最舒服、最刺激
是河南省乃至国内都叫得响的
高品质激情漂流
是真正户外漂流爱好者们的首选地
本周(6月15-21日)二、四、六、七
野猪林漂流景区挂牌价:元/人;
优惠特价:
一、散客自驾游现票:80元/张
二、十人以上自驾游团队更优惠。(需要提前一天预订)
以下团队套票随您选:门票+漂流;门票+漂流+游船;门票+漂流+玻璃桥
多种团队特价套票等着您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