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旅游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欢迎来到疯疯沙哈,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第二长河黄河的由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公里,中国第二长河。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

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自河口镇急转南下,直至禹门口,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构成峡谷型河道。以河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陕西省,因之称晋陕峡谷。黄河流经山西的两大支流是汾河和沁河。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纵贯山西省境中部,流经太原和临汾两大盆地,于万荣县汇入黄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的最大河流。

许多重要城市,如太原、榆次、临汾、侯马等,集中分布在汾河的两大盆地中,地位十分重要。其次是沁河,发源于平遥县黑城村,自北而南,过沁潞高原,穿太行山,自济源五龙口进入冲积平原,于河南省武陟县南流入黄河。

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可以说在当时家喻户晓。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极目远眺,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好像与天边的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个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唐僖宗年间的诗人罗邺写的《黄河晓渡》,清新自然,颇有理趣。诗曰:“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僮古渡头。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这首诗借景抒情,以黄河之景,反衬自己人生不得志。晚秋时节,黄河之水在广大开阔的大地上浩浩荡荡,我骑着瘦弱的马带着羸弱的书童到了黄河古渡头;昨天晚上还在莲花峰下赏月,明月隔着帘子相伴着我的忧愁一直到第二天。

北宋著名的诗人梅尧臣在蒲州河曲实地考察黄河,曾写一首《黄河》,诗曰:“少本江南客,今为河曲游。岁时忧漾溢,日夕见奔流。啮岸侵民壤,飘槎阁雁洲。峻门波作箭,古郡铁为牛。目极高飞鸟,身轻不系舟。寒冰狐自听,源水使尝求。密树随弯转,长罾刮浪收。如何贵沉玉,川秩是诸侯。”诗人为官时,颇能体察民间疾苦,到洪水泛滥的溪流进行实地察看,有悲天悯人“啮岸侵民壤”的情怀。这首诗从黄河渊源形成重点谈到水患,而对祭祀山川有不同看法。

诗人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所以他自称是来自江南的客人,今天在河曲这个地方游历;对年景收成充满忧患,早晚看着这流淌的黄河水;水吞噬着岸边百姓的土壤,划着木筏漂泊到沙洲上;黄河经过陡峭山门水流湍急如同飞箭,古代蒲州以开元铁牛稳固蒲津浮桥;看着高处飞过的鸟儿一直望不到边际,飞鸟身轻自由飞过黄河;寒冬黄河冰封,狐狸经过都边走边听,黄河源头历朝都曾经派使节寻求过;河水随着茂密的树林转弯流淌,天地间如同巨网风吹浪起;历史上晋侯伐齐以沉玉祭祀,诸侯的兴亡怎能以河水定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也曾写《黄河八韵寄呈圣俞》,这首诗主要寄给梅尧臣(字圣俞),诗曰:“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万里通槎汉,千帆下鹢舟。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讵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这首诗主要写黄河的险要和对大禹治水的追寻。黄河激流如箭非常险要,是谁说一叶扁舟都可以渡水;

骑着马过坚硬的冰层,起伏的波浪卷着沙子流过;树木被河水冲刷地零落不堪,河堤岸边也被摧毁了,湍流的河水忽然将田野冲成小洲;大禹治水,开凿龙门,鲤鱼跳龙门,流水上涨时分不清楚哪是铁牛;万里黄河与天河相通,古人有乘木筏可泛天河,数以千计的鹢舟直流而下;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击筑悲唱,共同的志向道路很难求;水滩风大水流更为急促,水流寒冷罩着一层浓雾;怎能追寻大禹治水的遗迹,抽空询问张侯爷,张侯爷即先于大禹治水的台骀,台骀为张姓家族的第三世祖。

明朝诗人李昆游历黄河时,留诗两首《黄河二首》,其一诗曰:“衣冠违紫极,踪迹到黄河。白日开昏雾,清风送逆波。天穷真未必,人厄竟如何。感慨心还壮,掀髯一浩歌。”这首诗表现诗人的感情豪迈,性情豁达,“天穷真未必,人厄竟如何”,将生活中的厄境看淡,表达壮心不已的情怀。我的衣着穿戴不与天上仙人违和,人生的足迹到了黄河边上;阳光微弱,天空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清风吹拂着逆浪;天之尽头未必真正到得了,人之苦难竟然也是如此;不禁感慨自己壮心不已,拨弄胡须张口大声唱了一曲高昂的歌曲。

另一首诗曰:“昔闻黄河险,今日泛孤船。气势疑吞地,涛泷欲溅天。片帆秋色里,故国夕阳边。潦倒平生事,知几愧昔贤。”这首诗前四句写了黄河气势宏大,后四句写了自己处境。过去听说黄河之险要,今天独自泛船而过;黄河水气势怀疑都可以吞并土地,急流大波想冲溅到天上;片片扬帆驰骋在秋天里,悠久的山河落在夕阳中;生平遇到失意颓废的事情,看着事情变化的征兆愧对昔日的贤人。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这块面积5.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区域性战略支柱产业,不仅是三省四市决策者的共识,更是国家的厚望。

年国务院在《关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中,明确要求“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力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和精品线路,共同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努力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要把黄河文明作为旅游资源的核心部分,以古典诗歌为依托,围绕寻根问祖、黄河风情、休闲养生、祭拜朝谒等主题,提升黄河旅游文化品位。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