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樊霞成利军
昔日愚公移山,移的是生活中阻挡出路的有形的山;今日愚公移山,移的则是思想中阻碍开放的无形的山,被太行、王屋二山包围的济源选择了全方位的大开放。8月23日,记者从济源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济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亿元,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2%,增幅居全省第一。
济源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副局长贺春萍说:“这得益于持续。”
据介绍,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把扩大进出口提到战略高度,全方位打开山门,在顶层设计上明确了以精准招商为核心,以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联动、社会齐动为“四轮驱动”的开放新格局。目前已与“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上半年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14.2亿元,增长%。
快速的出口增长必然有一批充满活力的外贸企业“硬核”支撑。济源的做法是“两手抓”:一手抓培育本土“老字号”,一手抓招大引强“新龙头”。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金利集团的银锭、济源钢铁的钢材、河南清水源的水处理化学品、中原特钢的冶金机械等“老字号”产品,在济源外贸出口中“领衔主演”。值得一提的是,与农业相关的企业也不甘示弱,绿茵种苗公司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白云实业的棉铃虫病毒母药等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得该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又多了一份“中国力量”。
在招商引资方面,济源坚持把引进出口型项目作为开放招商的重中之重,深圳山立珠宝、广东华申电源、长沙国泰铂固等一批出口型的“新龙头”项目纷纷落户济源。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外商投资济源的企业进出口总值增长达.6%。其中深圳山立珠宝济源公司的贵金属首饰制品出口万美元,不仅实现了济源由论“吨”卖银锭向论“克”卖首饰的转变,还标志着济源有色企业在探索出口产品转型升级方面迈出了可喜一步。
花开千朵,离不开脚下丰厚的土壤。为了让更多的出口型企业“国内开花国外香”,济源注重培基固本,强化政策扶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仅从0年以来,济源就为外贸企业争取专项扶持资金万元;通过建立健全“服务官”制度等形式结对帮扶,为太行电力等外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优质服务又不断引来优质项目,中裕燃气持续在济源增资万美元,1年又新上了工业配电项目。
不仅如此,济源抢抓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良机,全面强化外贸支撑体系——济源海关正式运营,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获批,中兴物流开通济源至俄罗斯货运班列,积极申报河南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济源外向型经济新载体已初具规模。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加强外贸口岸平台建设、多维联动招商、多元开拓市场、培育外贸新潜力等措施,推动济源外贸工作在全省“第一方阵”的快车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成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