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河南篇

出彩中原描绘幸福卷

吉利区打造千湖风光。

三门峡大坝。

孩子们在黄河博物馆学习知识。

郑州花园口的黄河知识长廊。

三门峡美丽的湿地风光。本版照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子恒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黄河河南段地理位置特殊,河道形态复杂,“地上悬河”形势严峻,保护黄河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初冬时节,甘肃日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全媒体沿黄跨省采访组先后深入河南郑州、三门峡、洛阳、开封4市,走进黄河湿地、登临水库大坝、采访大型企业、进入沿河农家,探寻河南在大河治理、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感受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河南正在谱写“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乐章。

1大河之治保安澜

黄河之险,险在河南。

黄河河南段河道总长公里,流经8市28县(市、区),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5.1%,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1.7%,其保护和受益地区占河南全省面积的57%。

郑州荥阳市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黄河在此冲破流域最后一道山脉阻拦,进入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形成长达公里的“地上悬河”。

河南黄河河务局的资料显示,黄河河南段具有不同于其他江河和其他河段的突出特点,一是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二是“地上悬河”形势严峻,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米至5米,最大悬差达23米;三是滩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四是历史灾害最重,自先秦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多次,其中三分之二发生在河南,26次大改道中有20次在河南。黄河河南段历来是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重中之重。

对于河南来说,确保黄河安澜是底线。

设在郑州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它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治理黄河的新篇章。如今,其所属机构遍布黄河全流域,是黄河岸边形影不离的“守河人”。

“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是我们最大的社会责任。”黄委会下属的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说。该设计院把脉长河,潜心顶层设计,为治理和开发黄河提供技术支撑,擘画了近百项流域开发治理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干支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为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防洪减淤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门峡水利枢纽,也是新中国治黄的一次伟大实践。这座“万里黄河第一坝”,自年动工兴建至年完成第二次改建二期工程,经历了中国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遇的复杂曲折过程。工程建成投运以来,运用“蓄水拦沙”“滞洪排沙”“蓄清排浑”措施,特别是至今仍在运用的“蓄清排浑”,有效抵挡了年以来三门峡以上地区曾6次出现的流量大于立方米/秒的大洪水,探索出了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和运用水库的成功经验,为小浪底、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交界处。站在拦河大坝上放眼远眺,坝前水面平静如镜,坝后公园郁郁葱葱。作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极具挑战性的杰作,历时10年建成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中的“00”后,控制着黄河90%的水量、近%的沙量,在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和生态改善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除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还有一些“守河人”护卫在黄河大堤上。

位于开封市西北15公里的黑岗口险工,是黄河下游著名险工。开封黄河河务局第一黄河河务局局长潘佳良介绍,就黄河下游来说,防洪安全跟河水流量有关,但主要跟河势变化有关,在黄河大堤内侧建设控导和险工工程,通过工程人为调整河势,是重要的治理措施。今年以来,黑岗口险工13个坝中的9个坝出现险情,当地河务局从3月20日就开始组织抢险。抢险职工非常辛苦,但正是有了他们的日夜守护、负重前行,让两岸人民多了一份安全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河南段修建了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河口村水库,对河南黄(沁)河公里堤防进行了4次大规模建设,修建险工及控导工程处,坝、垛、护岸道,开辟了北金堤滞洪区,初步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水润中原。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潘佳良深有感触地说。

2生态修复湿地美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沿黄各省区的共同认知和具体行动。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

三门峡市是美丽的“天鹅之城”。这个位于北纬34.7°的黄河之滨,是我国最大的白天鹅越冬栖息地。

当地人说,在这里,人人都能讲一段跟大天鹅有关的故事。

年5月,一对因伤无法回归繁殖地的大天鹅,在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苍龙湖筑巢、产卵,孵化出7只可爱的宝宝。这个自然界的奇迹被当地农民摄影家张明云偶然发现,并进行长达3年的蹲守与跟拍。一只雏鸟夭亡,天鹅爸爸罹难,6只被标识环志的天鹅飞向繁殖地……天鹅家族的欢乐与哀痛深深牵动着张明云的心。年8月,环志A55天鹅受伤在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被发现,接到消息,张明云连夜驱车前往……生命的绿色通道打开,三门峡湿地管理处接回了A55。年新春时节,康复后的A55被重新环志,再次踏上北归的征途。张明云把这个故事载入他的纪实摄影《北纬34.7°的传奇》。

三门峡市天鹅湖因黄河水倒灌而形成,早些年这里还是一条臭水沟,最早发现的白天鹅只有十几只,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如今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黄河公园总面积2.3万亩,水域1.3万亩。湿地优美,鸟儿翱翔,能够亲近白天鹅是三门峡人的骄傲,保护白天鹅也已成为三门峡人的一种自觉。

而这只是河南省推进沿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

河南黄河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法制体系,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违法行为,加强各类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地建设,在黄河河南段两岸新建湿地公园18个,总面积达万亩。

郑州黄河湿地、洛阳吉利黄河湿地、开封柳园口黄河湿地……采访组所到之处,水系成线,沼泽连片,绿意未褪,湿地景观尤为动人。

3产业发展挺脊梁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

河南沿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3.6%。为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打造中原更加出彩的引擎,河南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智能、绿色、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郑州商品交易所跻身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交易所排名前列。年12月,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性推出全球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苹果期货,为果农保“价”护航,有力地推动了国内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保险+期货”扶贫项目的落地生根,为包括甘肃在内的苹果种植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造中国最好的盾构,造世界最好的盾构”,走进位于郑州市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让人莫名的激动。

盾构机被公认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大关键装备。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工业板块的重要成员企业,目前,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七年保持国内第一,年、年产销量世界第一,为世界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中国装备、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从洛阳市孟津县黄河渠灌区到郑州市花园口,再到位于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采访组了解到,河南省正在加快推进沿黄地区脱贫攻坚,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黄河滩区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进一步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昔日因黄河决口、泛滥而造成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县,已于年2月脱贫“摘帽”,是全国第一批实现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

张庄村是焦裕禄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成远近闻名的脱贫示范村。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介绍,年,张庄村将发展重心转移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上,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旅游拉动经济收入多万元。

“脱贫不是目的,奔小康才是目的。”张庄村村民陈学书表示,全村人都充满了干劲,力争“超前一步,实现小康”。

4文脉延续聚精神

在河南当地,有句话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大河浩荡,源远流长;中原之地,历史浩瀚,星河灿烂。

文化即是生活。循着先民远逝的足印,黄河文化把厚重、灿烂的一页留给了河南,河南省也把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黄河博物馆,被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河流博物馆,也是唯一以黄河自然史、黄河文明史、黄河治理史为主要展示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以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为使命,该馆对陈展内容进行全面提升,让参观者全面了解黄河全貌,对母亲河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