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时话河南丨身份特殊使命特殊济源示范区如 [复制链接]

1#

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宋迎迎

“全国首个”“全省唯一”的示范区如何作示范?答案如今明晰。

4月7日至8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济源示范区,深入产业园区、企业车间、中试基地、乡村服务中心等地,调研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基层党建、疫情防控、防汛抗灾等工作,并针对济源发展给出了七个“做示范”的系统要求。

在河南省内,济源身份一直较为特殊。它是省辖县级市,又被赋予“全国首个产城融合示范区、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高规格的重任。

而从发展指标来看,虽然济源的总量不突出,但“人均”却处在全省第一梯队。那么,对这样一个集“首个”、“第一”于一身的新兴城市来说,要在哪些方面为全省做示范,又将如何做好示范?

身份特殊:河南唯一省辖县级市、“全国首个”“全省唯一”的示范区

济源原本归焦作管辖,年撤县建市,年实行省直管体制。虽然由县更名为市,但与其他17个省辖市相比,济源的身份有些特殊,其在国家行政区划层面仍然属于县级市。

刊登于《新济源》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显示,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同意支持济源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6月28日,中央编办批复同意设立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示范区管委会)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规格为正厅级,与济源市政府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具有济源市委、市政府的全部管理权限,对全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行使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职能,“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这便是济源“特殊身份”的由来。

济源为什么如此特殊,又为何会成为“全国首个”的示范区?

省政府年6月7日发布的《关于印发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近年来,济源市围绕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持续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全域统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新路径……初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有力促进了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年,济源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万元。放之全省来看,在当时仅次于省会郑州。可以说,这一系列探索与成绩,正是济源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基础所在。

发展特色:人均GDP领先郑州、城乡差距比浙江很多县(市、区)还小

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之后,济源的发展大跨步前进。

“十三五”期间,济源的GDP总量连上亿元、亿元、亿元三个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8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突破40亿元、5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人均指标、高质量发展考核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进入“十四五”,济源经济发展同样势头强劲。以今年1至2月份为例,济源示范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6%,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9.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1.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4个百分点。

而从人均指标来看,年,济源人均生产总值9.7万元,超过郑州,排名全省第一。年,其人均GDP更是突破10万元,同样超过郑州(注:以“七普”统计的常住人口为基础计算)。

总量虽然不靠前,但增速、人均GDP等多个指标领先全省,可以说,济源的发展很好契合了省委“亩均论英雄”的发展导向。

不仅如此,济源的城乡发展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济源市人民政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