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谷太磊通讯员王芳
11月5日,济源示范区召开首场“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济源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营商办主任王笑非,示范区财政金融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利民,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赵金刚,济源行政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郑重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新闻发布会由济源示范区宣传部副部长陈慧滨主持。
近日,济源示范区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为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全面系统介绍济源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济源示范区决定举办以“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为主题的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召开第一场。
发布会上了解到,济源示范区“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工作安排部署。(一)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营商环境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推进示范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二是建立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例会制度。按照示范区领导分包重点领域,依托17个工作专班,聚焦核心指标优化提升,实行工作专班“双周”例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各核心指标快速优化提升。三是建立营商环境问题交办制度。依托“”、企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实行问题交办、研判、督导、反馈机制,加强督导,定期通报,确保问题快速办理。四是建立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制度。组织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邀请市场主体对各片区、镇、街道和各职能部门、执法机构等进行量化打分,评价结果在新闻媒体公布,加强满意度评价结果运用,接受市场主体监督。(二)加快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政府部门就是企业的服务员”的思想,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借助“万人助万企”活动载体,强化助企干部工作职责,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二是建立惠企政策发布、宣传、解读、落实等机制,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主动精准推送政策。三是建立涉企政策直达机制,设立“惠企政策兑付专窗”,精简惠企政策申报材料,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四是建设集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诉求响应、法律服务、政企银沟通对接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济商家园”,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家获得感、满意度。(三)强力解决直接影响营商环境评价的难点堵点。聚焦直接影响营商环境指标评价的主要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强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围绕异地远程不见面开标平台、信用信息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智慧办税平台、24小时自助办平台等系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做好资金保障,12月底建成投用,提升企业和群众异地办、自助办、网上办服务便利度。二是开展数据共享攻坚。全面推进各部门系统数据互联互通,着力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升全流程电子化水平,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三是开展数据质量提升活动。围绕信用、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指标,督促各部门大力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涉企信用“双公示”活动,加强上报数据自查自纠,彻底解决迟报、漏报、瞒报问题,确保数据真实、应报全报,全面提升上报数据质量。(四)严厉查处损害和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会同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督查等部门,组建监督队伍,设立举报平台,广泛收集线索,加大监督检查惩治力度,对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零容忍”,严查快办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损害和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定期通报曝光反面典型,做到查到要害、督出实效,形成查处一个、警示一片、教育全体的效果,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五)加快创新培育济源典型经验和亮点工作。按照“创新性、已实施、效果好、可复制”原则,注重发现营商环境建设典型做法和创新案例,深度挖掘,定向培育,重点打造,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推介,努力形成一批推得出、叫得响的制度创新和特色亮点,加快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济源经验做法。同时,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主阵地作用,推出一批有深度的营商环境工作新闻报道,全面营造济源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